摘要:
7月10日-20日,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青振乡”团队师生赴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以“科技助农、红链铸魂、青春聚力”为主题,开展“薯光行动—赋能围场乡村振兴新篇章”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深耕“薯光试验田”,创新雨露滋养产业根脉
沃野躬行求真知,薯光闪耀践担当。团队赴学校三结合基地围场县马铃薯研究院开展…
|
7月10日-20日,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青振乡”团队师生赴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以“科技助农、红链铸魂、青春聚力”为主题,开展“薯光行动—赋能围场乡村振兴新篇章”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深耕“薯光试验田”,创新雨露滋养产业根脉
沃野躬行求真知,薯光闪耀践担当。 团队赴学校三结合基地围场县马铃薯研究院开展专业实践,在国家马铃薯岗位体系专家杨志辉教授团队的带领下,深研马铃薯种植全产业链体系,精学“冀围薯6号”等优质种薯育种技术。师生沉浸式参与脱毒种苗培育流程,操作智能温室监测设备,实地采集病叶样本精准诊断病害,系统掌握早疫病、晚疫病等防控硬核技能。
师生深入什八克村试验田,现场研习植保无人机飞防技术,学生分组投身标准化种植区,实操植保作业、数据采集与田间管理,在真操实练中淬炼病虫害防治硬实力。师生团队走村入户开展调研,与种植户面对面问需,靶向解决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等痛点,推广植保实用技术,将“课本理论”高效转化为“田间智慧”。
领导慰问送关怀,校地联动促发展。7月19日, 副校长夏志学一行实地走访实践基地的马铃薯博物馆、组培中心、杂交育种温室、微型薯繁育网棚、什八克村试验田和学生宿舍食堂,深入了解马铃薯发展史、脱毒组培技术、新品种选育、微型薯种植和学生实验情况及吃住条件,对师生扎根农业一线、服务乡村振兴做出的贡献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给予了肯定,鼓励同学们以实践砺真知,增强爱农情怀,提高专业本领,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与地方政府、马铃薯研究院开展校地、校院合作座谈会,就人才培养、科研合作、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交流座谈。围场县副县长谭赋围绕马铃薯种植的品种选育、平台共建、项目合作三个方面讲述了与河北农业大学长期紧密合作关系,并对河北农大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丁明亚研究员介绍了围场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植物?;ぱг汉纸淌诮樯芰?0余年来学院师生团队对围场县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的技术服务及此次师生社会实践的开展情况。副校长夏志学强调科技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校地合作赋能围场产业升级的重要性。他指出,科技是核心驱动力,校地合作需着力拓展广度深度,实现由松散型向集约型转变。未来需聚焦马铃薯品牌打造、全产业链深度协作及人才培养三大关键领域,全面推动围场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期间,植物?;ぱг涸撼ふ沤鹆钟肼砹迨硌芯吭涸撼ね衾谇┒┐笱缁崾导匦?,河北农业大学副校长夏志学与围场县副县长谭赋共同为实践基地揭牌。
构筑“红链引力场”,信仰磁场凝聚青春力量
红色党课润心田,陵园祭奠忆英烈。团队赴塞罕坝机械林场参观学习,体悟“六女上坝”“马蹄坑大会战”感人事迹,从“一树成林”的绿色奇迹中淬炼“使命、创业、绿色”的塞罕坝精神内核;赴半截塔镇烈士陵园庄严祭扫,重温入党誓词,缅怀英烈,砥砺使命担当。
创新打造“行走的微党课”,于塞罕坝、烈士陵园、马铃薯博物馆三地取景摄制,以青年视角讲述塞罕坝精神、革命烽火、薯业发展,推动红色基因在沉浸体验中深植。
联学联建聚合力,党建研学促融合。学院充分发挥全国样板党支部的示范带动作用,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马铃薯研究院党支部聚焦“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开展联学联建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贾金才与围场县马铃薯研究院院长汪磊为“党建研学基地”揭牌,双方聚力党建引领,人才培养、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四个方面,打开校地党建合作新局面。
架设“青春连心桥”,暖心纽带系牢民生期盼
青春暖流润桑梓,五色纽带系银龄。依托“青春五色带”品牌,团队聚焦孤寡老人需求,力行“敬老爱老暖心行”。深入半截塔镇,与老人话家常、问冷暖、讲政策,精准纾解精神孤寂,传递社会温暖,赓续敬老美德。
科普火种播心田,自然奥秘启童真。立足激发科学兴趣、助力乡村教育,团队在半截塔镇设立科普宣传点,巧用生动绘本演绎自然奥秘,发放昆虫主题明信片趣解专业知识,点燃青少年探索自然的热忱。
反诈环保筑基治,文明新风绘乡野。融合生态环保与反诈宣传,团队下沉基层,发放手册、剖析案例:普及垃圾分类、农废回收标准,引导村民力行绿色生活;拆解“冒充子女”“虚假保健品”等农村高发骗局,传授“三不原则”筑牢防诈防线,双效提升村民环保意识与风险抵御力,共绘美丽乡村新图景。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师生将足迹融入薯田沃野,将智慧注入产业根脉,将温暖送入百姓心间,将信仰铸入青春灵魂,生动诠释了在“躬身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深刻内涵。这是一堂理想与现实深度交融的“行走大思政课”,是一次知农爱农情怀与强农兴农使命紧密结合的“大农业观”实践,更奏响了新时代农科学子扎根大地、服务乡村、矢志奋斗的青春奋进乐章!
|